查看原文
其他

殷墟:90载考古发掘新起点,规范化、有效化、专业化、社会化

弘博网 2021-09-27


1928年10月13日殷墟考古正式拉开了帷幕,

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在这里出土。

从此,安阳一跃成为考古文博界的焦点。

从此,中国考古学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殷墟在安阳,但属于世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根脉和灵魂深植于安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殷墟必将助力安阳走向世界。


2018年,是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10月13日,“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在河南省安阳市隆重举办,来自中央部委、河南省政府、中外考古界的领导、专家和嘉宾200多人齐聚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纪念这个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里程碑的日子。河南省副省长戴柏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同为揭幕嘉宾开启了纪念活动的特设装置。



李公乐在随后的开幕致辞中表示,“这次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活动,就是要搭建一座沟通殷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编织一条连结各位专家、学者的纽带,进一步弘扬殷商文明和中国考古学文化,为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的殷墟考古遗址公园提供有益探索。”


殷墟90年的科学发掘史,是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史。中国考古学家们在殷墟田野发掘实践中逐步摆脱地质学的影响,形成以观察记录遗迹现象为核心、具有自身特点的考古地层学的真实记录,不仅可以研究遗迹的层位关系,而且可以研究各种遗迹平面分布的情况,是田野考古中比较先进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并非从西方考古学中直接搬来,而是发掘殷墟的考古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来的。


正如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靳磊所言:殷墟90年考古发掘,确认了殷墟华夏文明之源,展现了殷墟三千多年荣光,缔造了一座考古学的圣殿,书写了文化遗址发展诗篇。


殷墟90年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成绩,当然离不开那些参与殷墟发掘保护的文物工作者。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局共同向曾经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考古工作者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徐广德、刘忠伏,原安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孟宪武颁发了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



随后的殷墟学术著作首发仪式上,《九十年殷墟考古人与事》、《殷墟出土陶器》、《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殷墟出土玉器新编》等书籍同时和与会者见面。


作为广受国内外关注的考古遗址,殷墟的发掘与研究、保护与利用已然走过了90年。面向未来,安阳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共建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国际研究中心、数字殷墟框架协议。



在接下来的“殷墟发展论坛”上,安阳市长靳磊、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际根六位专家分别发表主旨演讲,系统梳理了殷墟发掘90年的学术成果,在全面提升安阳乃至河南整体形象的同时,更加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谈到殷墟未来的保护,靳磊透露,聚焦殷墟遗址安全,安阳将着力加强精细严管、着力增强保护能力、着力严惩违法、着力推进立规建制。“殷墟文物不可再生,保护殷墟就是保存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就是保护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将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始终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针对发展问题,靳磊进一步表明,安阳的态度是坚持保护优先,建设世界一流考古遗址公园;坚持特色引领,传承殷墟文化;坚持创新融合,促进活化利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殷墟发展和民生改善。



纪念大会举办期间,还同步举办了晚商考古新发现主题沙龙、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来自海内外的50多位学者围绕殷商考古、考古实践等主题介绍了研究成果。



事实上,以2006年殷墟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2010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标志,殷墟在遗址保护、展示与利用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殷墟遗址的保护与发展在规范化、有效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的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远。



有鉴于此,为了推动殷墟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中国考古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参加本次纪念大会的业内专家学者还共同发布了《殷墟发展共识》,建议今后着力推进以下工作:


1

要贯彻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指导下田野考古发掘的工作思路,为殷墟发掘之后的遗址保护与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数据及实物的支撑,避免考古遗址空心化现象,统筹解决遗址可持续发展问题。

2

广泛应用新兴技术,采集和整合殷墟遗址、殷墟文物的数字化信息,规划并启动国内外殷墟文物数据采集工作,实施殷墟文物数字化回归工程,建立最全面、完整的殷墟文物信息数据库,构建开放、高效、真实、快捷的殷墟文物信息资源传播与共享体系。

3

充分认识甲骨文的重要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加强甲骨文的整理、搜集与数字化处理研究,推动交叉学科协同探索。提升甲骨学科建设,重视甲骨文遗产的保护与人才培养,使甲骨学焕发生机。

4

深入挖掘殷墟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推动殷墟文化遗产资源向可供消费的文化资源转化。通过升级殷墟文化创意产品和产业,让观众在喜闻乐见、潜移默化中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

5

铭记殷墟作为中国考古学发端和肇始的意义。1928年10月13日,殷墟第一次发掘的日子应该成为中国考古人的一个节日—-“中国考古日”,以纪念和传承中国考古学的伟大传统,并激励中国考古学家砥砺前行。

6

明确考古发掘与研究、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社会化责任,推进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的社会化共享。殷墟遗址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对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应该成为国家和民族,以及世界和人类重要的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


“殷墟保护与发展的利益攸关方,应以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为目标,落实属地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提升保护与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激活殷墟遗址的生命力。让我们大家携手并肩,共同谱写殷墟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新篇章。”联名签署《殷墟发展共识》的专家学者表达了共同心声。


图文来源: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会务组

编辑:Double L # oneman


相关编辑:

专访 |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副馆长沈辰:博物馆收藏的不仅是物品,更是历史

招生 | 如何“让孩子爱上博物馆”?这场工作坊为你专属制定

项目丨博物馆公开招标信息汇总(10-2)

不猜《国家宝藏》第二季有啥国宝了,我们来说说大家的期待

郑奕:如何讲好博物馆展览中的故事?

故宫新“别苑”:依山傍水,清宫精彩再现

展讯 | 来晋博“望长城内外”,一次看尽四馆珍宝

讲座丨博物馆讲座汇总(10.12-10.27)

一份“檄文”引发的博物馆危机公关

展讯|放开魏璎珞、如懿,来首博看这场“清宫大戏”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